首页

艾彩原创论坛艾依

时间:2025-05-25 14:13:44 作者:朝参暮枣、随身膏条……年轻人把养生局卷到膏方界 浏览量:11978

  在新茶饮上新东方植物、养生水开拼“药食同源”之后,这届年轻人又把养生局卷到了中药膏方界,记者在多个线下会员商超以及线上平台看到,越来越多的便携式膏方正在成为年轻人喜欢的养生零食,不少中药老字号也在纷纷牵手新零售,抢先入局中式养生新赛道。

  端午临近,传统养生文化再掀热潮。记者在小红书、抖音、快手等平台看到,不少年轻人晒出了自己的养生便携“膏”:有为增强免疫润肺止咳的八珍膏,有据说能嘬完倒头就睡的酸枣仁膏,有能让生理期也脸色红润的红参玉竹乌鸡膏……都是独立包装的小小一条或者一片,可以泡水也可以直接就撕开服用,不少网友表示,口味不错也能养生,中国老祖宗的方子是现在脆皮年轻人的救赎。

  而线下不少会员商超也开始携手老字号开卷养生膏方:5月21日,M会员店与中华老字号品牌雷允上就联手攒出新中式养生局,为现代养生需求研发的“即食膏方”在扬州线下店全国首发,“龙眼肉西洋参膏——玉灵膏”“五指毛桃党参膏——轻湿膏”“酸枣仁灵芝百合膏——晚安膏”“无花果白芷姜枣膏——月舒膏”……这些专为现代养生需求研发的“即食膏方”,让不少年轻人被种草,而现场熬煮的玫瑰枸杞红枣膏、桑葚陈皮枸杞膏也让线下消费者感觉很稀奇。来逛超市的张女士表示,自己是第一次现场亲眼看见熬煮膏方的过程,“打破了我对传统养生中药成品的刻板印象,‘熬膏三小时’到‘开盖30秒’,这样随身装的包装方式,就像吃零食一样方便,传统膏方也能进入到快节奏生活中了。”

  记者在盒马搜索也发现,前不久其与苏州中药老字号李良济在组成养生水IP后,还把李良济的各种即食膏也搬上了货架:茯苓轻湿膏、酸枣仁晚安膏、红参石榴膏……各种即食膏方的效用分别针对现在上班族的不同问题,下单数量非常可观。

  多说1句

  一家中药老字号的市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亚健康、轻养生已成为都市人群高频关键词,大众对于养生健康需求更是愈发细分。比如此次雷允上针对现代人的睡眠、气血、湿气、女性调理等需求,上新的四款便捷“即食膏方”,就是将三百年非遗膏方技艺,转化为更适合加班族、宝妈族等多类人群的模块化膏方,实现“一人一方”到“一类一效”的精准升级。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现在不少老字号都在尝试将古老的膏方做成即食“膏条”,适应当代年轻人的“预制”消费便捷需求。

  一边是健康意识不断觉醒的职场人,一边却是加不完的班、熬不完的夜,职场年轻人既渴望科学专业的健康指导,更需要省时省力的便捷产品,这种“既要也要”的多重诉求,推动着健康消费向着轻量化、场景化和悦己化转变。不管是新茶饮的“东方植物”上新,还是养生水的中药配方入局,到现在的便携式养生膏方“零食”,这些都是古老的中医养生文化在努力去适配现代职场人的生活节奏和“轻养生”供给,“药食同源”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如何让其更加符合生活救急、时令养生等热门需求,还需要养生链条上各方环节的齐心协力,让传统养生焕发新生。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徐晓风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再登进博会中国馆 以国礼形象展现中国风采

姚志胜说:“当然,我们不仅要对外讲好香港故事,更要向台湾民众讲好大陆的故事、向海外朋友讲好中国的故事。”自海联会成立起,姚志胜主要参与青年交流工作。他认为,海联会联系青年的独特优势在于,这里汇聚各行业、各界别的代表性人物,可以运用专业知识,对应国家发展所需,积极联系青年团体开展交流合作。

尺素金声丨这个“全球第一”很提气,新质生产力发展有底气

从近期公布的上市银行年报看,其净息差整体也延续了近年来下降趋势。周茂华说,合理降低存款利率,有助于部分中小银行减轻负债成本压力。

俄美在土耳其交换来自7国的26名被囚人员

“人有一技之长,不愁家中没粮”。于个人而言,知识技能是安身立命之本;于社会而言,当一个个技能人才汇聚,也就不愁没有发展动力。畲乡景宁打造全方位“育才”之路,虽地处崇山峻岭,亦能看到“万马奔腾”磅礴之势。(完)

人民论坛网评 | 永葆改革者的攻坚劲头

4月17日,美国白宫网站发布消息,指责中国“不公平做法”,宣布计划针对中国钢铝产品采取新的限制措施,包括将对中国钢铝产品的301关税提高至现有水平的3倍,并与邻国合作防止中国钢铝产品间接出口美国等。

近200件(套)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文物亮相国家海洋博物馆

其次,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提升需求,建立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体系。一方面,政府、高校和行业协同推进高校学科交叉研究的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共同建设高效的管理和激励制度。近年来,“揭榜挂帅”“赛马”等有组织科研制度聚焦涉及多学科领域的重大关键、国家战略迫切需求问题,需要多学科团队以不同路径同步攻关,极大地体现了高校以学科交叉研究为载体服务社会发展的职能特征。政府或企事业单位提出问题并合作参与,高校积极回应并组织科研立项,也已成为推进学科交叉研究的有效形式。在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中,“海上风电安全高效开发成套技术和装备及产业化”“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等涉及学科交叉研究的项目都是由高校和企业共同完成的。另一方面,高校学科交叉研究注重研究成果增进社会福祉、推动人民美好生活。许多高校的学科交叉研究锚定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诸如灾害防治、气候变化等民生问题,将其作为攻关主题。“城乡发展与规划”“能源与气候经济”等一些直接以现实问题命名的学科交叉研究项目,也产生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以北京理工大学龙腾院士团队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吴孔明院士研发的“探虫雷达”及其应用为例,这项研究响应了2020年中央对于“抓好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害防控”的具体要求,在云南当地政府的支持下,融合信息技术、生物、气象等多学科知识,为防控虫害、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极大助力。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